欢迎浏览广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联合会!

名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观点
国务院参事夏斌:隐蔽性、传染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大特征
[来源:本站 | 作者: | 日期:2018-05-15 | 浏览1929次]

5月14日,在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新华网思客联合主办的参事讲堂上,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分享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看法。

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速度快,影响范围大,风险发生后再抢救根本来不及。 新华网李林 摄

经济转型的时候,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和风险容易积累,这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积累的高发期,或者说是易发期。

因此,我们当前反复提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就是要防控金融风险,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如果我们守不住底线,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就会带来又一场经济危机。

然而,现在有些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先讲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个特点。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一个特征是隐蔽性。

隐蔽性首先体现在金融产品本身。这两年随着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产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我委托银行帮我理财时,有一种个人感受,当你要买一个金融产品时,你需要看一堆合同,而且到最后你也不知道拿到这笔钱需要经过多少“弯道”。由于产品结构的复杂性,当一个个产品衔接之后形成的支付链一旦断裂,就会产生重大风险。

从国内公司的案例来看,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发生债务违约,为什么?我分析,它们的产品不是通过银行贷款搞来的,而是通过各种理财资管业务筹来的。而这两年中央大力整顿这类融资渠道,为的就是把这些违规的规模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去除存量风险。

再从国际角度来看隐蔽性。中美之间有个很大的不一样,就是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而美国是高消费、低储蓄的国家。在08年之前不少学者认为正是中美经济结构的这种失衡保持了世界经济整体的短暂平衡。

2000年,美国发生纳斯达克泡沫,在这个背景下,美联储彻底调整了货币政策立场,连续13次降息。但是2004年,格林斯潘看到一些苗子不对,开始慢慢加息,到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了全球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所以在我看来,金融风险在没有爆发前,我们很难预测到或者感受到,这就是它的隐蔽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传染快。

我想讲的例子就是2015年的股灾,大家都比较熟悉。

在股市暴涨的时候,一些清醒的人及时跳脱出来了,但大部分人不愿收手,还期待涨到10000点。然而熔断机制一出台就把你“关在里面”了,我看到有的人把一辈子的身家都赔进去了。

金融风险在全球也是急速传染。我举个例子,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从1997年7月2日泰珠贬值开始,金融危机不到一周就蔓延到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随后还波及俄罗斯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国与国之间的“传染”速度肯定比国内金融行业之间要稍慢一点。

但总体上讲,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速度快,影响范围大,风险发生后再抢救根本来不及。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这两个特征说明它是很危险的,所以中央一直在提“金融稳、经济稳”。反过来说,金融不稳,经济也没法稳下来。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友情链接